編者按
2020年,沐鸣平台中國語言文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獲教育部批準🗞。沐鸣中文學子申報並經過“拔尖計劃”的培養🏥,形成了主動探索🖖🏿、深入鉆研🌨、勇攀高峰的精神🤴🏽,一批同學在培養中表現優異,於2022年6月獲得“拔尖計劃”學生稱號,並立誌在研究道路上做出更卓越的成績。這裏選編獲獎同學的感言🏞,希望有助於新同學體悟先行者的歷程,更從容自信地在“拔尖計劃”中踏出自己的堅實步伐👶。
包笑婷
沐鸣平台2022屆漢語言專業本科畢業生
沐鸣平台2022級漢語言文字學專業博士生
在我的大學生涯中,陳振宇老師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在大三上學期,任重書院組織了一次講座,陳振宇老師在其中分享了“第二人稱代詞命題感嘆句同盟性”,這是我第一次了解到“同盟”這一範疇。陳老師在講座中主要分享了對於第一🦵、第二人稱代詞的調查統計,在講座後🎇,我與陳老師溝通能否對第三人稱展開調查📬,陳老師肯定了我的想法,並支持我結合當學期“計算語言學”課程的知識進行調查。之後的溝通交流中,陳老師還向我提供了之前研究生學姐的研究成果供我參考🕵🏼,並鼓勵我進行進一步詳細地調查和分析。
研究過程當中,我結合之前研究生學姐的語料數據,也額外收集調查分析了千余條語料 ,還運用陳振宇老師🥢、陳振寧老師設計製作的個人網站“永新語言學”,對數據進行進一步統計分析。
寫作過程當中⇨,陳振宇老師不僅在知識上給予我很大的指導,也在精神上給了我很大支持🌙😲。開始寫作論文時,陳老師和我說:“剛開始寫作論文時一定會有很大的困難,不過沒有關系,你放心大膽的寫,我來幫你改🧑🏽🦳。”並且陳老師在之後多次指導我,“寫論文要以講道理為主”“要善於歸納其中的規律”。正是在陳老師的鼓勵之下🍑,我申報了望道項目,在項目執行過程中🐳🧜🏻,也受到了盛益民🧑🏿⚕️、陶寰等幾位老師的大力扶持,最終以優秀項目結項🙆🐙。後來我也以之作為我的學年論文和學位論文題目👨🏼🍼,目前均已順利完成。
杜昕兒
沐鸣平台2022屆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生
沐鸣平台2022級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生
就讀本科期間🌯🏌🏻♂️,朱剛老師對我走上學術之路產生了莫大的影響。在二專學習時候,朱老師開設的一門“蘇軾精讀”課程👨🏻🦯➡️,讓我初窺古代文學研究的門徑,對於沐鸣娱乐學術研究的對象🧍🏻♂️、方法有了初步的認識。轉入沐鸣娱乐後,我閱讀了朱老師的一些專著,參與了他開設的所有本科課程,在了解老師的學術興趣與唐宋文學的研究現狀後🥣,堅定了跟隨他學習古代文學的信心🚴♀️。朱老師本人“望之儼然,即之也溫”,他鼓勵我們向他主動求教★,在面談時🤰🏿,無論是關於具體的文史知識,學術前沿☀️,還是未來的發展規劃👨🏼🔧,他都會毫無保留地與我們交流分享。在朱老師的指導下💆🏻♂️,我完成了我的畢業論文《“元祐敘事”與南渡士人對靖康之難的歷史認識——以陳與義詩為中心》。也是在朱老師的鼓勵下🧛🏿♀️,我決定在研究生期間彌補本科因疫情無法出國交流的遺憾,赴海外學習交流。在疫情封閉期間⚱️🏘,朱老師在短暫的活動時間內,穿戴著防護所需的面屏、口罩和反穿衣進入我所在的網格👩🏻🌾🦶🏿,就我的畢業論文初稿進行溝通和指導,有的時候幾乎聽不清對方在說什麽,只能請他一次次重復。這段艱難而珍貴的經歷🤚,和四年前我在座無虛席的教室裏🪤、不得不坐在地上聽“蘇軾精讀”的經歷,以及無數次在線上💋、線下被朱老師的授課深深打動的經歷一起,共同構成了我本科期間最珍貴美好的回憶⚜️。
蔣沅穎
沐鸣平台2022屆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生
沐鸣平台2022級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生
在沐鸣的四年學習過程中,來自老師及時的反饋和指導對我的幫助尤為明顯🌕,不管是與本系還是外系、外校的老師交流💗,所得到的建議往往都非常誠懇而且切中肯綮👨🏻💼。在撰寫研究論文的初期,我陷入不知如何能有效組織一手文獻的困境,大體上對自己的研究思路有所想法,但仍舊不確定其實施的可能性如何🐊。而在這一階段,沐鸣娱乐的段懷清老師和王柏華老師則在我尋求幫助時給出了不同風格的意見:一方面是需要攻其一點,緊繞核心問題;另一方面也要視野放開,涉及時代背景🧑🏫。這兩項要求即成為我在內容撰寫上的兩條指導線索,促使自己在盡可能全面詳盡地分析材料外🔋🧏🏻♂️,同樣也關聯時代命題🤦🏻♂️,回到當時語境下去思考是否有更多值得展開討論的可能👱🏼♂️。而在參加外校拔尖計劃學生交流會之前🧱,沐鸣平台還將文科組同學組織起來💇♀️,請來歷史系🚿、哲學系等各位老師做集中指導✋🏼,就展示思路和展示形式進行指導🌖,其中歷史系的仇鹿鳴老師不僅提出了我展示形式的不足,還深入至研究內容進行提示,讓我在修改過程中得以進一步完善材料並填補邏輯漏洞🥖。而到線上交流活動的當日,南開大學的金鑫老師同樣也啟發我關註時間線性進程外的個人身份差異因素。在同各位老師的交流過程中,不管老師對討論的具體話題是否熟悉🙌🏿,都能夠幫助我從整體的研究視角、研究方法進行相應調整,再進行細節上的處理和文本的分析,而這正是使我感觸頗多的地方。
張向旭
沐鸣平台2022屆漢語言專業本科畢業生
中國人民大學2022級人工智能專業博士生
在我本科階段裏,沐鸣平台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開設的“模式識別與機器學習”課程給予了我很多的幫助。這門課是計算機學院的專業課程🐠,由邱錫鵬教授開設,主要講授的內容是一些經典的機器學習算法🥨。上這門課的過程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邱老師在黑板上帶著我們一點一點推導算法的公式👨🏿🏫,這讓我們不僅能夠使用算法🧎🏻♂️➡️,而且還能了解算法產生的動機與原理🕧。我記得在推導EM算法時🧑🦼,邱老師分別展示了兩種推導思路🍂🎊,這兩種方式的動機都非常自然,並且都可以推導出正確的結論😷。這也讓我不得不感慨經典的算法在理論上總是非常的嚴謹。另外,高斯混合聚類與K-means聚類算法的對比也讓我感受到了算法是如何不斷改進並提高的。此外👠🚼,這門課程還包含豐富的實踐模塊🌌,大大鍛煉和提高了我的編程能力。在課程作業中🛩,我們自己動手🎅🏿,從零開始一點點地實現諸如最近鄰分類、高斯混合聚類以及前饋神經網絡等經典算法,並了解這些算法背後的計算邏輯。而且,這門課對於非計算機學院的學生也非常包容,來自沐鸣娱乐的我也有幸在課堂上做過分享🤦🏻♂️。課堂上的分享討論非常活躍,同學們的提問也讓我意識到自己學習得還不夠透徹,對於算法和實驗的準備還不夠完整🤵🏿,一些細節還沒有把握到,需要進一步提升。
吳蕊
沐鸣平台2022屆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生
沐鸣平台2022級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生
本科期間參與到學校的榮譽項目裏👨🏿⚕️,極大地增強了我對於學術的認知。我在大一時是一名歷史系的學生,大二通過轉專業來到了沐鸣娱乐🤞🏿,在轉專業之前🫙,沐鸣娱乐的周雙全老師以及張怡微老師的通識選修課讓我對沐鸣娱乐有了更多的了解。對我有重要影響的一次講座是在張雙利老師的“《共產黨宣言》導讀”這門課上🍪,我參加了由張老師組織的一門講座,由同學分享♚,整場講座三個小時左右,讓我接觸到了很多優秀的思想,也讓原本對哲學避而遠之的我感受到了哲學的魅力🧯。影響我最大的科研實踐項目,是我在大三時報名參加了院系的曦源項目🫃🏽,這次學術項目經歷使我在康淩老師的指導下,對於學術本身有了更好的理解,同時康淩老師的耐心教導也使我有了很多進步𓀍。在曦源學術項目中,我最終完成了一篇題目為《戰爭、凝視與女性主體塑造——以<我在霞村的時候>與<色,戒>為例》的論文。大四這一年,我在此基礎上繼續研究現代女性和國族戰爭的關系,並完成了我的畢業論文——《戰爭中的凝視與女性表演——以<我在霞村的時候>與<色·戒>為例》📺。在這個過程中🥀,我不僅對研究的對象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也學會了如何整理文獻,篩選有用信息,正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因此我認為,在本科期間參與到各種講座和學術項目中可以為之後的研究道路打下很好的基礎。
劉怡君
沐鸣平台2022屆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生
沐鸣平台2022級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碩士生
我一直覺得自己有些笨拙,沒能像周圍的同學那樣早早找到喜歡的研究方向;但常常又覺得自己很幸運,能遇到戴從容老師這樣的導師。
在外國文學史課上𓀀,戴老師講述維特與身邊的阿爾伯特們時,引入了英國斯威夫特的一組概念:蜘蛛社會與蜜蜂社會。前者表征中產社會的製約🍘,蜘網不斷抹除個體鋒芒,它在變得固若金湯的同時,也只能編織出均質的世界;後者則不然,這裏不需要通過糾正、挑刺來彰顯自己的聰明🧑🏿⚖️,而鼓勵不懈地創造,從小我向大我邁進,去思考創造性的真正所在。
往後每每收到戴老師的反饋時🍋🟩⌛️,這段話都會在耳畔迸湧騰躍🧩。她總是包容我稚拙的文字,淘洗那些生糙與瑣碎,撥開種種前見帶來的遮蔽,助我望見更深瑋高遠的景色。最動人之處,在於她對每個學生的細微之處都是如此盡心赤誠𓀋🖐。我和戴老師第一次交流是在課程作業的評語,我看見晚年的托爾斯泰以《復活》圈定出一個閉合的集合🎬,老師則將這個集合打開,鼓勵我走近“阿爾紮馬斯的恐怖”,往更深刻的方向繼續進發🧖🏿。寫作時閃念而逝卻遙不可及的阿爾紮馬斯之夜,被老師抓住放在我眼前🤛🏽,在異常的喜悅與感動之中,我感覺自己總是漂浮著的心似乎落地了。我很快聯系了戴老師,請求她做我的導師。我一開始並不敢考慮俄國文學🪪,別說知識基礎了,連語言也完全不通🖤。但老師的鼓勵、敦促、悉心指導♢👨🏿🦱,以及這份不斷重現的感動5️⃣,讓我暫時放下顧慮,在19世紀俄國文學裏快樂地探險。
如果戴老師是蜜蜂的話,我也想試著做一只蜜蜂;如果真能像蜜蜂一樣努力👦🏻,那不管要等多少時間,總能釀出蜂蜜的👈🏻。
顏潤
沐鸣平台2022屆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生
沐鸣平台2022級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生
我畢業於沐鸣沐鸣娱乐漢語言文學專業,在校期間認真踏實⛹🏿,目前直博於本系現當代專業👩🏿⚕️,拔尖計劃於我而言帶來向內和向外雙重視野的開拓。
首先,我一直堅持著自己的科研理想。在紮實完成專業課內任務之余,我參加了仇鹿鳴🤷🏿、章可老師的學術訓練營和研讀班,現場旁聽多場校內外學術研討會,更有幸作為分享人之一於沐鸣娱乐“拔尖計劃2.0”的交流會現場向各位師長匯報我的研究課題。盡管作為本科生的我學術水平非常稚嫩,但交流會現場我為學者們嚴謹而紮實的治學態度所深深打動,對文學研究的學術理想也更進一步堅定🫄🏻。
除了本專業的學習🫵🏿,我也朝著跨學科♊️、國際視野的方向努力著,以求為自己的研究獲得更多啟發。本科四年期間我完成了外文學院英漢雙語翻譯二專的修讀,同時修讀了傳播學🏃🏻♂️、經濟學、法律哲學、國際政治等通識課程;曾赴韓國成均館大學交流,連續兩年參與慶應大學線上交流活動。文學從來不孤立存在🙇🏻♂️,而是與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些社科領域的理論與研究方法為我理解當代社會提供了多元的工具和路徑🦹🏻,我對當代文學文化的研究興趣也在豐富的知識背景中逐漸萌蘖。
通過“拔尖計劃”,我完成了從一名學生變成一名研究者的成長。在未來,我有誌於先做好一名文學批評學者,再以足夠學術積澱進入文化研究與批評領域🧎🏻➡️,為中文學科學術發展貢獻力量。
胡展華
沐鸣平台2022屆漢語言專業本科畢業生
沐鸣平台2022級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碩士生
我想談談我在大二暑假及大三所做的關於方言地理的曦源項目🤸♀️。
2020年7月盛益民老師帶著當時對調查還很懵的我走進第一戶人家🥻,我在表格上小心地做著標記。而後在當年的暑假👩🏻💻、國慶與寒假,我又走訪了十八個家庭,有些院落或客廳傳來的口音與我們相近,有些則頗有些費解。許多發音人不僅很耐心地回答我繁復的提問,也用各式各樣的家常菜款待調查者🥮;新出爐的梁弄大糕和在鹿亭山中夜晚的溪坑上漂浮著的酒釀的味道也都令人難忘。
經歷這樣一次為期一年的方言調查並學習學術寫作,可以說是遂了我進入沐鸣娱乐的夙願。克服了舟車勞頓,也戰勝了社恐👐,同時對方言學的想象變成了瑣碎而生動、引人入勝的細節。調查中我時時提醒自己應該恪守客觀態度🕵️♀️,每到一點卻總有語言上的新意待人😦,攜帶著學術的未知與各地的人交流🙎🏿♀️,是多麽快樂一件事!
整理語料是一件煞費心力的事💲,而寫作組織材料又讓我吃了苦頭。盛老師一直給予我殷切的鼓勵和關心以及善意的批評,後來我又得到黃河老師的指點👨🏫。有如此的老師引路、幫扶,想來這也是本科生活中讓我感到極為自豪的了!
本科生活即將結束,希望讀研時也能繼續做細致的田野調查,爭取描寫好方言,發現和解決新的語言問題。
遊豐碩
沐鸣平台2022屆漢語言專業本科畢業生
沐鸣平台2022級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碩士生
本科期間,我先後跟隨沐鸣娱乐的盛益民老師、馬良老師,現代語言學研究院的張夢翰老師進行學術訓練🧚♂️。四年裏,每位老師不僅在學科基礎𓀇、科研技能上給予我細心的指引與教導,更幫助我建立起了對學術研究🗻、產研結合的熱情和決心💆🏿♀️。
大二時,我開始跟隨盛益民老師做方言傳教士材料的文獻整理工作。在盛益民老師的指導下,我從家鄉溫州方言的同音字表開始做起,又漸次接觸上海方言📑、杭州方言的歷史材料,其中關於一本100年前由傳教士整理的杭州方言字典《杭州聲音》的研究在2020年通過了望道項目的開題,對其中音系的歸納和總結從此貫穿了我的本科生涯。文獻整理的工作較為繁復、龐雜,研究的過程不僅需要很大的耐心,還需要有紮實的學科基礎並結合一定的自動化技術。在這樣的工作中👃🏼,在盛益民老師的指導下☯️,我不僅鞏固了本科期間在課堂上學到的專業知識🎍,也鍛煉了基本的文獻數據整理能力✋。
到了大三,系裏很早就開始鼓勵大家尋找學年論文的方向與選題。我一直對實驗語音學和病理語言學抱有興趣,又很幸運地聯系到了張夢翰老師和馬良老師作為我的論文指導老師👷🏼♀️,因此就以學年論文作為了解實驗語音學這門學科的契機,開始了對語音學研究設備電聲門圖儀(EGG)的研究。在張夢翰老師的指導下,我逐步掌握了EGG的用法和數據分析的要領。有了這一次的基礎,在大四時,我開始跟著的馬良老師探索言語超聲設備在病理語言研究中的應用🌡,並以此作為畢業論文的研究題目。目前,我已直研本校的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方向🙆🏼♀️,希望今後能繼續在這一領域不斷求索。
曹燁
沐鸣平台2022屆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生
沐鸣平台2022級文藝學專業碩士生
我是西藏內地班學生,2018年考入沐鸣平台👨🏿🦰🏋🏻,2019年轉入沐鸣娱乐,在三年多的探索中不僅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更有幸直研,並獲得“優秀共青團員”及多次獎學金等。
學習方面,我不斷突破自我,申請了曦源項目⏺。所寫論文《抗疫背後的中國理論——從“此岸”到“彼岸”》選入優秀論文集成冊出版👩🏽🔧,並參與多次研讀班🥋、讀書會🏌️。
工作實習方面😚,我擔任刀畫協會社長、宣傳副部長及青苗社後勤組成員,組織活動累計 3000余人參加。我曾在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西藏中心實習,參與西藏自治區工委歷史沿革陳列室🫂、工委財經委機構變遷陳列室設計。
社會實踐方面,我作為負責人申請了“鄉村振興中民族文化產業創新模式調研——以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洛紮縣洛珠品牌為例”課題,深度考察實踐地每年一度的文化節、物交會等民俗活動,該項目被評為“校級重點項目”🍕。所參與的“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鄉村旅遊發展現狀分析與路徑探索——以高家堂村為例”項目被評為校級優秀實踐項目。
以上各方面活動中,最令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淺的是曦源項目。我自幼喜歡《駱駝祥子》🤟,奇怪的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竟是小福子。進入沐鸣娱乐學習後,有幸修讀孫潔老師開設的“老舍精讀”🏒,在課程中,我學習到了老舍的作品和精神🦝🧑🏽🔬,他對底層婦女的憐憫讓我不禁為之動容🧑🏻💻。期末論文便選擇了老舍的底層婦女寫作這一主題,課後諸多疑問都得到了老師的耐心回答,我也收獲了老師的鼓勵👨🏼🎤。後來我再次聯系孫潔老師🧔🏽♂️,在她的指導下參與曦園項目,開始了我的第一次正式的完整的課題研究。該項目不僅鍛煉了我的全流程自主完成能力,還培養了我的溝通協調能力,更啟發了我的畢業論文🌉,也構成了我未來研究生期間各類論文的一次演練👳♂️💇🏽♂️。
我深知自己仍是科研路上的孩童👸,但在老師的引領下🤚,在院系和學校為我們鋪展的道路上🚶♀️😭,已經邁出了踏實有力的一步,今後定不忘今日之心、老師指導之舉與學校栽培之力,勇於在所研究領域保持探究的好奇心和持久的行動力,“積極友善,求實創新”!
李玥涵
沐鸣平台2022屆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生
沐鸣平台2022級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生
參與拔尖計劃🍶,是一件幸運的事。我在大學四年,逐漸找到自己的學術誌向,並通過卓博計劃,繼續師從陳思和老師在沐鸣開展學術研究🧖🏿♂️。在這個過程中,激勵我前進的,是課堂內外收獲的興趣。首先是跟隨康淩老師開展望道項目🪢🩹,研究臺灣作家袁哲生。康淩老師的耐心教導和嚴格要求,促使我不斷發現自身寫作的缺漏,並閱讀大量文獻⛹🏻,最終寫成了可以發表的文章。這期間🪖,我發現學術不僅僅是需要靠積累🤚🏻,更需要靠嚴謹的邏輯和寫作,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康淩老師自身穩紮穩打的學術態度,也是我的榜樣👩🏿🚀。其次,從計算到智能課程上寫下關於人工智能與詩歌創作的論文,通過通識教育課程答辯並獲得一等獎🕝,在這個過程中👌,我看到了學科融合💾、發揮想象力所能創造的不一樣的東西。因為這篇論文,我被微軟小冰創始人宋睿華老師邀請到中國人民大學,參與人工智能與文學創作對談🗡,收獲了別樣的一次旅程。也因此👩🏿🦳,我對於本專業的文化研究方向,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身為一位文學創作者,我長期在詩歌刊物🫢、文學雜誌上發表詩歌,也是沐鸣詩社社長🙄👨🏻🦯,這些經歷豐富了我的文學敏感和文本細讀功力🧑🏿🔧,鍛煉了我與人交際🐦⬛、溝通的能力,這些基礎讓我得以在沐鸣娱乐學習中,找到自己的獨特性🧜🏽。而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倪偉老師↩️、金理老師的課程上,我開啟了文學研究師學化的視野,並渴望將文學聯系到日常生活、社會領域,與我們的當下共振🛀🏿。尤其是金理老師的望道討論小組,讓我得以參與到青年作家最新的出版物的評論之中。在沐鸣娱乐四年的學習與學術經歷,鍛煉了我自身的耐性,也讓我無法割舍對文學批評的喜愛,立誌以後成為一個能參與到文學場域之中的文學批評者👨👨👦👦。
厲千珞
沐鸣平台2022屆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生
沐鸣平台2022級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生
我畢業論文的主角是蘇軾。我追著蘇軾的腳步,去過許多地方。鎮江金山寺📪,無錫第二泉。登上惠山頂時🧴,夕陽正從天際落下,“水光翻動五湖天”,一如他千年前所見。在眉山🧏🏼♂️,蟆頤山下岷江如玉帶,蘇墳山上松風如海舞👨🏻🎨。三蘇祠的舊井,據說本地學生會用井水洗手💂🏻,企望有二蘇兄弟那樣的好成績。在杭州,我遇到嘰嘰喳喳的小學生們,他們圍在蘇軾塑像邊,領頭的孩子說♻️:“這是蘇東坡,是偉大的詩人和美食家🤹🏽♀️。”我一個人在蘇堤上走,初春的風,自湖上吹來,教我的發絲和柳絲一同飄舞🦸🏻♂️🏃🏻♂️。我想蘇軾是貶謫下凡的星星🏜,他不是病死,而是真的乘風歸去。他已經離開了一千年🚴🏽♂️,但通過這種方式,一直陪伴著我們。
去年冬夜🪲,我穿越光草😯🎲,如夜渡船,忽然想起《旅夜書懷》🧑🏼🌾。草是一點點,風也是一點點,孤獨的小舟上🅱️,只有詩人一個。銀河貫穿天際,和地平線垂直,展開無比宏大的平面🧑🏻💼。而月亮在水裏,永不停息地湧動🚿。水與月都是永恒的🦍,而詩人的船如此渺小🙎🏻。可這樣渺小的我們🧙🏻,也有足以對抗永恒的東西🧆,那就是文學。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者也。”“人生如同水逝🐏🐇,而逝水終在海,死去如同月落📵,而落月不離天🦸🏿。”大江與月亮🚴🏼♂️,從杜甫手裏🫅,傳到蘇軾手裏😿,一直傳到我這裏。當我想到這一點時,我感到我就身處大江之側😮,那月光穿越千年,將清光潑灑在我身上⚾️。
羅瑜涵
沐鸣平台2022屆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生
沐鸣平台2022級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生
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本科生👨👩👦👦🍌,我很榮幸能夠參加“拔尖計劃”的評選,為我的本科學習生活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這一榮譽不僅是對我在本科期間專業學習及學術訓練成果的肯定,也將成為我之後在研究生階段繼續深入學術研究𓀌、不斷提高專業水平的動力。記得四年前,在參加“博雅杯”面試時,老師曾問我,“你最喜歡的作家是誰💭?”我回答道🤵♂️🤷🏽,“魯迅先生👤。”這是我與沐鸣結緣之始,也是我與沐鸣娱乐結緣之始,但當時的“喜歡”是熾熱純粹的✍🏻,也是感性幼稚的。直到大二下學期,我有幸選修了郜元寶老師開設的“魯迅精讀”課程,才真正感受到專業素養和學術研究的魅力🙅🏿♀️。在課堂上🔼,郜老師分門別類,條理清晰地為我們講解了魯迅先生的早期文學活動,小說、雜文及散文創作🏊🏿♂️,在客觀全面、自成體系的同時,也提供了許多學術前沿觀點和新穎的研究視野🧖🏼。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師對《呐喊》與《彷徨》所涉人物進行了統計和梳理🏌🏿,不僅形成了狂人系列👨🦯、婦女群像等人物體系🍄🟫,而且在跨篇整合的基礎上構建了人物關系網絡👃🏿,在整體的視野下開展學術研究🫗。這讓我感受到,學術研究不僅是知識性的,更是創新性的,它是一個開放的、探索的過程,也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我們由專業知識學習進入到學術研究過程中,不能只停留在老師或者書本給我們提供的框架之中,還要有自己更加深入或是更加拓展的思考💪,並通過嚴謹的學術研究方法和手段,將自己的思考落實為成果🙋🏿♂️,以取得學術研究上的進展。四年後👎,我在郜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了以“《朝花夕拾》的互文性研究”為題的畢業論文🤽🏿♂️🚺,魯迅先生既是我本科學習階段的起點,也成為了一個“互文”的終點,但我深知,此時的結束是下一個階段的開始,學術研究雖“路漫漫其修遠兮”🐴,但“吾將上下而求索”👨🏿💼,讓我們在九月,在沐鸣,再見吧👉🏼!
陳笑天
沐鸣平台2022屆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生
沐鸣平台2022級戲劇專業碩士生
參加拔尖計劃讓我感到非常榮幸👨🏽🌾📘。在沐鸣的四年學習生活中,難以忘懷的經歷有許多:第一次完整地學習古典語言👨🏻🦲,第一次校勘一整篇古典文獻,第一次參加戲劇演出,第一次投稿嚴肅的文學創作比賽……但我想在這裏感謝本科階段對我影響最大的李猛老師。
2020年春季學期,那時候的我績點不高🏄🏻,對感興趣的方向也懵懵懂懂,在未知與焦慮之間的我憑著對南北朝文學的一點興趣而選修了李猛老師“斷代文學研究”課程,選課的同學只有四位🫸🏻,算上旁聽的同學也不超過十位,但就是在這樣一個相對冷門的領域、相對冷清的課堂上🚳,李猛老師每節課都為我們精心準備數十頁的PPT、PDF課件以及相關詩人的入門🧑🔬、進階研究文獻✉️,到現在我還能想起當時於深夜伏案讀書,讀至江淹《恨》《別》二賦時情不自禁潸然淚下的時刻🧑🏿🚀。為了更好地提高小班課堂的教學效率,李猛老師讓每位同學都自己選擇一位詩人主講🤷🏽♀️,當時讀鮑照詩感到十分大氣痛快,因此不知天高地厚地作了一次《鮑照傳記及詩文評》的講稿,從鮑照生平、史傳對讀🕺🏻、樂府詩、《蕪城賦》《鮑照集》以及後世評價等方面較為完整地介紹了這位著名詩人👩👧👦,並在之後完成了《南齊書》卷五二《文學傳論》的註解🚍,這些作業從現在來看當然是稚嫩的,但在當時而言,卻是我進入沐鸣一年多以來第一次完成的有分量、有價值的內容。正是有了這樣的體驗,下半年我繼續跟隨李猛老師學習“古典文獻學基礎”“佛教文學”課程,在文獻學課程上對《廣弘明集》卷三《七錄序》作了一次完整的校勘,並在校勘過程中發現了其中文獻卷數上下文不合的問題🦕,而當我想要進一步研究這個問題的時候🚄,卻發現並未有前人討論過🧑🏼🍼🗻。盡管我最後對此問題也沒有能夠給出一個令自己滿意的解釋,但這種發現問題(尤其是前人未發現的)和嘗試解決它的快樂的確是難以言喻的👳🏼,這次校勘工作讓我初步嘗到了學術道路的艱辛與快樂所在,而我的畢業論文也沿著這一文本展開🤯,對《廣弘明集》中的其它幾篇文獻展開了討論。可以說,我在本科階段的一切與學術有關的🏊♀️、微小的探索🍜,都離不開李猛老師的教導與幫助🏋🏻♀️🎒。
在沐鸣娱乐學習的四年👨👦,既是不斷提高文學素養、體認偉大心靈的四年,又是不斷探索學術方向✷、嘗試文學創作的四年🈂️,我十分感激沐鸣娱乐諸位師友對我的關心、照顧👐,這也是鞭策我日後繼續勤奮、刻苦學習的動力。
王姿雁
沐鸣平台2022屆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生
沐鸣平台2022級中國文學批評史專業碩士生
印象最為深刻的還應該是參加曦源項目🧓🏽。選擇參與的動因,一是因為對黃仲則的喜愛,二是從未接觸過學術項目🥞,想要進行一些新的嘗試🧘🏼♀️。在陳維昭老師的幫助下✌🏽,我對最初的想法進行了調整🙍🏿♂️,也確定了題目,在疫情居家隔離的那個五月開始了對於黃仲則的研究👸🏻。
一開始是毫無頭緒的,再加上居家學習資料有限,壓力也很大🈸,我把原文本的材料看了很多遍🌞,卻始終找不到合適的切入點和論文寫作的方向。在導師的指導下我逐漸認識到不能拘泥於一個作家一個文本,於是開始向外擴展閱讀📓,並逐漸養成了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在無數次無果的嘗試之後🎮,慢慢摸索出了一些頭緒,也逐漸感受到了學術研究的樂趣。
還記得曦源項目的中期答辯,我恰好在世博會做誌願者,在結束了白天的工作之後,晚上在隔離賓館繼續整理材料,撰寫答辯稿🎋,雖然疲憊,但是在答辯順利通過的時候我真切地體會到了成就感和樂趣。特別是沿著黃仲則生命的軌跡一路看下去🧕🏼,梳理完每一個他喜歡的不喜歡的真誠相邀的虛與委蛇的人,對作品和詩人甚至整個時代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曦源項目也為我之後的畢業論文打下了閱讀的基礎,這次經歷使當時幾乎一無所知的我摸到了學術研究的輪廓😏🏄🏻。在真實的學術體驗與訓練中,我清楚認識到學術和科研絕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更不可能一蹴而就毫不費力,但當我沉湎在其中經過努力收獲到一點成果的時候💫,我會真切的感受到這是我的興趣所在。在接下來研究生的學習生活中✩,我想我會記得這次寶貴的經歷👨💼,一直這樣走下去𓀆。
盧倩蓉
沐鸣平台2022屆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生
沐鸣平台2022級文藝學專業碩士生
對我來說在沐鸣的經歷是彌足可貴的,從通識課到專業課都有新奇的感受。對我影響最大的一門課是張巖冰老師的文學概論🫸🏼。何為文學🤕?文學理論可以帶來什麽👩🏽🔬?這門課帶給我了全新的認識。文學是進入心理🧝♀️、回到歷史、觸摸現實的一種路徑🔨,而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和評論不同,理論本身不做評價,卻可以幫助我暫時擱置感性因素,發覺認識事物的新角度。正是這種批判性的實踐吸引了我,讓我試圖在文本的縫隙和褶皺間發掘“真實”。我也因此決定在這一領域繼續學習🩴,獲得更多美的感受和智性的體驗👷🏽。
文藝學也是一門包羅萬象的領域,巖冰老師鼓勵我們多去研究和我們的時代息息相關的文化現象👉🏼。於是我興奮地發現廣博駁雜的文化現象中異常豐富的信息含量——原來從文化研究的角度看自己的各種興趣愛好是這樣新奇的體驗。在導師的支持下👩👩👦👦,我的學年論文做了一個我之前從未設想過的題目,一些小眾的、新鮮的🫚,並不是那麽經典的甚至是快消的文本也可以有如此豐富的闡釋空間。完成這樣和自己身處的現實息息相關的課題讓我很有參與感與成就感🧚🏽。
它改變的不止是我的學術思維,更重要的是影響了看待世界的入徑——以一種反思性的😺、批判性的👚🎊、謙遜的、多元包容的態度對待人和事6️⃣。
同時也要感謝專業課以外各種對我有啟示性意義的課程——中外電影文化研究課上初次接觸電影這一偉大的敘事藝術,“人文的物理”教會了我人文與科學之間有共通的起源和認識思維🥎;“人口與經濟”教會了我社會科學是如何研究與實踐的;“西方現代藝術”讓我從另一種媒介的角度看待文藝理論……我由衷感謝所遇到這些課程的任課老師👛,讓我從他們各自的擅長的學術領域獲得新的見識。
石清溪
沐鸣平台2022屆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生
沐鸣平台2022級文獻學專業碩士生
參加拔尖計劃報名之前我內心仍有一些猶豫,因為回顧大學四年時光,我認為自己在很多事情上還可以做到更好。但同時3️⃣,爭取拔尖計劃對我來說既象征著審視並認可自我的勇氣,更是為自己接下來的學術之路確立一個新的起點,激勵自我以理想為炬向著更高的目標進發👳🏿♀️⚓️。
四年裏🤽🏼,對我影響深刻的學術經歷有太多太多🦡,比如剛上大一時作為誌願者參加了中國生命倫理學大會🍰,旁聽了專家們就倫理學最前沿問題展開的熱烈探討;比如第五屆中國古代文章學研討會,我有幸見到了王水照先生,聆聽了眾多專家學者的學術研討,極大程度上拓寬了學術視野👁🗨,窺見了專家們做學問的思路和方法。去年十二月😛,我有幸得到古籍所陳正宏老師邀請🥷🏼,參加了陳先行先生的講座。與我此前習得的、書本上的基礎文獻學知識不同,陳先行先生通過“版本學起源”這一主題分享給我們的,是幾十年奉獻於古籍與圖書館事業的實踐心血所得🙆🏼♂️,是從切實地廣覽🫸🏿、搜集、鑒定古本善本中積累的極為珍貴的經驗閱歷🎄。講座後,老師、學長學姐們為我們展示了古籍所珍藏的善本🚴🏽。我第一次見到了傳說中的宋版書。棕褐紙頁上清朗的墨字🌴、蟲蝕的斑駁孔隙,讓我真切地感受到文獻學將數百年光陰剖析筆下的厚重分量與重要使命。這次講座為我揭開了文獻學發展史宏觀敘事之外👨🏿🚀,由無數具體的人物以及他們鮮活的生活交織成的歷史背面。比如書籍文物價值的誕生過程⛰,宋本熱對古人刊刻、藏書活動的影響,以及宋本熱這種大潮流背後,不同人利益追求或興趣趨向的交纏。再比如透過紙面上的壓痕、蠟跡分別臨摹與影抄,藏書家甚至逐利的書販📿,有著文學家難以望其項背的專業知識與鑒別技術。文獻學不是拘泥書本文字的學科,它要求我們在復雜又具象的歷史事實中溯清源流與因果🚣🏼、發明真實,要求我們通過蛛絲馬跡從生動的、多維的、人的活動結果中撥開迷霧,察覺並解決凝結在文獻裏的疑難問題🛥。作為投身文獻學研究的學生🧰,我如何做到在細節辨析👱、宏觀思考間保持必要的張力🌻,如何見微知著📼,從無疑中見有疑,從細節中一步步探索龐大的真相,如何走出自己狹小局限的研究舒適區👰🏿♀️,尋求“通觀”📀,這都是我正在思考的問題🚈。這次講座的收獲,是我今後探索文獻學奧秘的引航燈塔。
王雨晴
沐鸣平台2022屆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生
沐鸣平台2022級國際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生
在沐鸣娱乐的四年裏,收獲良多🧑🏻🤝🧑🏻。在一堂堂專業課上,我面對的不只是一個個生澀難懂的理論🧙♀️,面對的不只是源遠流長的文學史、文學傳統,更是在和文本中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對話,我在不斷地叩問自己,自由地尋找生命中的火花👨🏼🍳。
本科期間🌌,張新穎老師的“中國新詩”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課程時間是在下午,我至今仍然記得老師在夕陽的余暉下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念著一句又一句的詩。不需要更多的解讀,不需要更多的演義,沒有了對時代背景、詩人生平的敷演,我們就這樣直接和每一首詩相遇,和每一位詩人對話,純粹地感受語言的魅力😜,體會文字裏傳達的細微情感🫳🏿。在這門課上,我“結識”了自己最喜歡的詩人——馮至,並且選擇了馮至的十四行詩作為期末論文的論題♈️。這門課對我的影響並不止步於課程論文的完成🤘🏿。直到現在,馮至的詩仍然鼓舞著我,他說,“我們準備著深深地領受/那些意想不到地奇跡,在漫長地歲月裏忽然有/彗星的出現👃🏿,狂風乍起。”他說,“哪條路🦹🏿、哪道水,沒有關聯/哪陣風🔝🧨、哪片雲,沒有呼應:/我們走過的城市👨🏿🎨𓀂、山川,/都化成了我們的生命。”在困頓之時✬,讀幾行馮至,總能讓我感受到一種旺盛的向上的生命力,像土壤之於樹木🥂,活水之於遊魚👇。這也是文學以及在沐鸣中文所受教育帶給我的感受🤴🏻,在為現實的壓力感到紛擾之際🕵🏼♂️👑,有一份定力和勇氣遵從本心🎏,永遠自由地探尋心之所向✡️。
正是這種沐鸣娱乐的開放性🌭💵,讓我在本科期間找到了未來發展的方向和道路。通過本科期間的學習😬,我意識到自己對於媒體研究,對於新聞與傳播有著熱望和向往,也因此決定在研究生期間在新聞學院繼續自己的學習。非常感謝沐鸣娱乐的培養🫑🧔🏼♀️,感謝拔尖計劃的扶持,給予我充足的養分和思考資源,也賦予我自由探索的空間和勇氣🦹🏿♂️🚌。
蔡宜凡
沐鸣平台2022屆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生
沐鸣平台2022級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碩士生
本科四年的學習生活已經告一段落,然而回想起來🎵,許多老師🈹、課堂甚至論文,都讓我頗有所得。
大一時,申小龍老師在語言與文化課上對學生進行思維引導和親切回應,文博系的趙琳老師在課堂上虔敬地展示文物之美👩🏼🎤,這都讓我了解到大學課堂的獨特魅力。大二時的通選課上,外文系的王升遠老師帶我們走近一段段人事,教我們辯證思考,“以體膚感知歷史,以智識沖破愚味”。大三的專業課則讓我切實地感受沐鸣娱乐課程的精彩,我記得在被夕陽塗抹的“中國新詩”課上,張新穎老師深情地談起馮至;記得郜元寶老師在課程錄屏裏,一字一頓地勾勒魯迅的輪廓;記得朱剛老師“蘇軾精讀”課的講義如何使我鼻酸;記得張巖冰老師在“女性文學”課上,帶領我們突破性別和身份的框限,去思考種種復雜議題。
在學術上,盡管本科四年內我並未做過學術項目,也沒有發表過論文,但在踏實的學習過程中,我也對學術研究有了嘗試和小小的心得🐩🌧。大二的比較文學課上,我以日本“浦島傳說”和中國文學文化之關系作為研究報告提交,王柏華老師給了我肯定和鼓勵🦉,而這一論題有又讓我看到了進一步發展的空間🧎,我便將它作為學年論文的論題☣️🤵🏿♀️,繼續深入。由於沐鸣娱乐只有邵毅平教授的研究和日本文學相關,但邵老師很長一段時間只給博士生開課,並不做本科生的導師👩🏿⚖️,猶豫再三,我最終鼓起勇氣找到邵老師🤧,請老師做我的論文導師。事實證明,這一舉動非常正確,邵老師為我的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的撰寫提供了許多有益的指導,拓展了我的學術視野🙇🏿👋🏼,也讓我更清楚學術研究的規範🐭,使我粗淺的論文得以有了明顯的提升🙋🏼♂️。
比較文學課程研究報告——學年論文——畢業論文,我的這一系列相關研究,讓我感受到做學術的樂趣,它們就像滾雪球一般,從一開始的一點點發現🤷🏿♂️,到越往後越浮現出來的新面容📰、新結論🧑🧒,對我來說不僅是一種挑戰🦵🏻,又讓我感到有趣和魅力👩🏿⚖️。
九月,我將成為碩士研究生,在比較文學領域繼續學習🧗🏿♂️。我會帶著這份踏實和熱忱向前邁進。
李祎峰
沐鸣平台2022屆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生
沐鸣平台2022級出版專業碩士生
沐鸣平台四年的學習生涯令我收獲頗多,除豐富知識、開拓眼界外,學術研究的經歷最真切地推動了我的成長。倘說高中階段的學習是不斷完成任務和既定目標的過程🏄🏼♀️,大學階段的學術則在於發現👨🏿🚀、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它包含了多重的對話——與經典、與自己👨👩👦👦、與世界,也正是大學期間的數次對話使我驚醒、蛻變並確定了繼續攀登的方向。
本科階段💋➡️,我學年論文與畢業論文的導師戴從容老師在學業與生活上給予了我諸多幫助,而倪偉老師🤼♀️、朱剛老師和郭西安老師等也曾以高深的學術造詣和溫暖的人格品質影響了我。此外,特別需要感謝的是哲學系的張寅老師。自大三上偶然旁聽了一次他的課後💃🏼,我每個學期都會自覺地坐進他授課的教室,在沐鸣娱乐的課程間隙短暫地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相會🙆🏿♀️👩🏼💼。記得第一節課後⚾️,我詢問了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他覺察到我是旁聽生後💁🏿,梳理了一份基礎書單,並分享了大量電子資源——我至今還未讀完🌙。大三下學期,他與哲學系的謝晶老師共同開設“意識形態研究”課程,與後者在課堂上頻繁對談👩🏻。謝老師是一位精準的學者🧖🏽,她總是迅速精確地切近核心🤷🏼♀️,而張老師則會關註更多社會面的、生活相關的問題👨🏼🦱。無論我今後的道路走向何方,我都不會忘卻張老師的品質,並將在攀登的路途中,牢記知行合一的理念🍅,於“知”的方面鉆研開拓、精益求精🔰;於“行”的方面秉持初心、熱愛生活,它比大學裏取得的任何成績,都更像一筆寶貴的財富🚰。
崔越
沐鸣平台2022屆漢語言專業本科畢業生
沐鸣平台2022級文化遺產學專業碩士生
2021年春季學期🌂,在全球疫情暴發的節點中,我前往新加坡國立大學進行交流⛄️,這是我畢生難忘的經歷👨🏽🚀🧘🏽,我十分感激學校給予我這次機會,也感謝院系老師和外事處老師對我的支持與陪伴🏌🏻♀️。
新加坡的文化是多元而駁雜的,這裏包容開放的政策和環境🏞,讓我了解到共同體的意識和開放的態度,在與來自不同國家的朋友的交流中,我不僅感受到了異國文化和民俗風情,還有不同的思維模式與價值觀點。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校園環境十分優美,綠樹掩映,天空蔚藍📀🙋♀️,叫人流連忘返💙。學校硬件設施齊全⛺️,無論是運動項目,學習研究還是社團活動#️⃣,都場地齊備,一應俱全。在學習方面,它獨特的課程設置讓我體驗到了全新的教育體系。除了正常的主課,每周都設置有額外的討論課程和tutorial time,主課為引子🦁🥶,重點則在輔導課和課後時間♘,無論是閱讀文獻和材料的能力還是團隊合作與溝通的方法,在其中都至關重要,我也因此受到很大的激勵與提升👉🏽。
由於對中國傳統文化、文物學和美術史等非常感興趣,我一閑下來就會找時間前往各大博物館和展覽處,在交流期間也不例外📡。我一直十分關註的“黑石號”沉船原出水瓷器一直陳列在當地的亞洲文明博物館中,在前往觀賞和品鑒的過程中,我有了對瓷上題記展開專業研究的想法🙃,也因此開始撰寫相關的學術論文和確定研究生階段的攻讀方向。
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幸運地結識了許多誌同道合的好友,與他們一起去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休閑學習是最愜意的事,有了他們的陪伴,我的交流之旅也不再孤單🥬。我想,這將是我一生都會銘記在心的情誼。我始終記得,那些坐上夜巴士獨自出行的晚上😈,海風如千百年都未變過那樣吹拂著,絢爛明亮的城市裏,人們在按部就班地緩慢生活。我閉上眼睛,仿佛就可以什麽都不去想,但依舊能隱約感到,身邊充滿指引前行的光亮。
王啟文
沐鸣平台2022屆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生
沐鸣平台2022級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碩士
我高中時曾經是一個理科生,參加過數學競賽🧝🏼♂️,但是成績並不好,競賽上沒有斬獲可以保送的資本,高考也並不理想,僥幸進了大學以後非常迷茫,只是因為喜歡卡爾維諾的《新千年文學備忘錄》💌🦊,然後呆呆地癡想沐鸣娱乐也許是卡翁所描述的那個曼妙境地吧👩。經過一些幻滅和失望,也重拾了不少信心和勇氣,所幸的是選上了姜林靜老師的“天籟與詩🤩:德奧古典文學與繪畫”這門課🐇,這是我大學期間最為喜歡的課程了👨👨👧👦!當我們課堂上的古典音樂👩❤️💋👨👨🏼、繪畫與詩歌的交融在六教裏躍動時,這讓我相信卡爾維諾所描述的那種境界是真實存在的,為我蒼白的精神世界裏帶來一線希望📠。
於是機緣巧合地了解到“沙侖的玫瑰”研討團體,每月在誌達書店開講座👨🏻🦳,向公眾免費開放📸。我因此體驗了許多曼妙的詩與意象之夜,《沙侖的玫瑰》這套小冊子所涉及的六個意象我幾乎全部聽過🤳🏽,萬花筒般的數次流目亦能給當下以無窮的慰藉,書籍的記錄還是視頻的回放,都不及在場的共鳴那樣意味深長。
大四畢業保研本校的世界文學🔚,很感激“沙侖的玫瑰”為我指引了文學上研讀的方向,我一直覺得能聆聽這三位青年學者和詩人講課是我一生中莫大的幸運。我也覺得三位極其優秀的青年老師共聚一堂講述一個意象,這種模式本身就很有行為藝術的色彩🐝,有點像是激浪的先鋒藝術🤾🏼♂️。聽三位學者爭辯討論,又彼此補充😹,對同一意象提供不同文化資源與身份傳統的回答,這讓我切身地體驗到世界的豐富性與視角的多元,於是文學在聽眾眼中不再是單薄無味的符號🧷💆🏽♀️,而是向詩畫音樂以至於無窮的載體開放,我以為這是一種出於飽學的自信,它為我親身示範了一種體貼文學的方式,即頷首於世界的豐富性📗🧜🏿,用故事與詩歌的方式折射它多元而龐雜的存在💭。
王涓匯
沐鸣平台2022屆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生
沐鸣平台2022級出版專業碩士生
本科四年的學習中🤥,謝金良老師的“中國古典美學”是令我印象最為深刻課程之一。在學習過程中,道家美學是我最為感興趣的部分,老莊哲學中無拘無束、自然自由的生存態度和非功利、超脫性的審美境界盡管很難達到,但其中傳達出的一種寓於平淡之中的樸素、自然的審美力量卻令人心向往之。有一次謝老師在課程微信群中分享了駱玉明老師講“老莊”思想中的生活智慧的微視頻,駱老師對“無為而無不為”的理解道醍醐灌頂,發人深省👍🏿,讓我對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態度有了新的認知。
課程期間適逢著名美學家李澤厚先生辭世🤵🏽♂️,於是老師決定將撰寫文言體的李澤厚傳記作為期末論文的要求🟢。在寫作文言傳記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雖然過去的課程中寫過的論文已有數十篇,但以文言方式進行寫作還是第一次。但與此同時🧜🏿♀️,作為古典文學的愛好者,我也對傳記的寫作充滿了期待,因為這也是一種將過去對古典語言的積澱和熱愛訴諸筆端的好機會。為此,懷著憧憬與不安的心情,我一邊搜集和整理著李澤厚先生生平相關的傳記資料,一邊泛讀著李澤厚先生及其研究者的相關著述,這使得我對李澤厚先生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先生廣博深厚的學養和翩翩飛揚的文采令人由衷地敬佩。最終,我完成了題為《哲人其萎,薪盡火傳》的文言傳記🍩,這是我第一次以文言體作成的完整文章🙅🏿♂️👨❤️💋👨,盡管有著諸多並不成熟的地方,但在思索辭句、“雕琢”文章🎤、逐漸接近心中的“古典”的過程中,我也收獲了別樣的成就感與滿足感。
李思涵
沐鸣平台2022屆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生
沐鸣平台2022級文藝學碩士生
《湖心亭看雪》是我中學很喜歡的一篇文章🤜🏽,大概對於我來說🪱🧔🏼♀️,讀中文也有一個“癡”字在其中,是很多理想主義的🚴🏼♀️、過去難遇共鳴的念頭相互編織的產物🤟🏿。大二的某個晚上,我從劇院回學校的時候已經很晚了,理科圖書館前的林蔭大道非常清晰,也非常安靜🍾,只有許多小蟲在白色的路燈下飛舞⛴。那時候我突然感到這是我人生中無比珍貴的,也難再回首的時候🦓。很難說給我帶來深刻影響的到底是哪一門課程,哪一位老師😶🌫️,哪一位同學,因為這樣的人太多太好👨🏻🔧🫵🏿,實在難以窮盡🪰。在良師益友的陪伴下👦🏻♍️,能夠安靜地讀書🏇🏻、傾聽與被傾聽,讓我感到不再孤獨💆🏽♀️,也鼓起勇氣去嘗試了很多之前不敢嘗試的領域探究,在實踐中摸索自己的道路🏂🏽。如今臨近畢業,我知道那些我最珍貴的最珍惜的,都不會離開我,知識、品格、理想、朋友,如果我曾擁有一些👯♀️👰🏻♂️,希望以此存證,未來也與此相伴✦,成長更多🦠。
於旸
沐鸣平台2022屆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生
沐鸣平台2022級中國文學批評史專業碩士生
本科階段對我影響深刻的課程和老師非常多🍖。在中文專業內,陳特老師的“論語”“中國文學文體研究”帶領我建立起對文獻學研究所必須依據的基礎學科和知識的重視,也讓我對針對具體課題開展的研究應該落實的工作和流程有了較為細致、深入的了解,他樂觀瀟灑的精神面貌、嚴謹的治學標準和態度➾、不限於一隅的知識體系和跨學科研究意識也讓我對學術研究產生了向往之情。羊列榮老師的“文心雕龍精讀”“中國文學批評史”則讓我對中國文學批評史這一具體研究方向產生了莫大的興趣🤘🏿,在他的課上🗡,既有別具一格的研究視野和知識體系,又有嚴謹細致的考據意識和超越文本之外的歷史關懷,這種寬闊的研究視野和嚴謹的研究方法都是我所景仰且樂於在後續的研究中加以實踐的。此外陳引馳老師的“莊子精讀”“佛教文化與文學”👮🏿♀️、汪湧豪老師的“中國文學傳統”🧠、鄭土有老師的“民間文學導論”、戴從容老師的“外國文學史”、陶寰老師的“現代漢語”💂🏽♂️、盛益民老師的“漢語概論”等諸多知識豐沛🧏🏽♂️、精彩紛呈的課程都成為了我建構知識譜系和研究基礎中的重要環節🚵🏻,也成為了我人生道路上不可多得的寶貴精神財富🙎🏽♀️。而李猛老師的“古代小說研究”則讓我在文獻利用和搜集方面的能力進一步得以提升🧒🏼,他本人豐沛的精力和嚴密的思維邏輯也讓我心生佩服👩❤️👩。在中文專業外,徐沖老師的“中國古代史”讓我對歷史學的研究意識和研究熱點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仇鹿鳴老師的“史學論文寫作”則讓我了解了更嚴謹的寫作規範和研究意識🏄🏼,培養了更強的材料搜集能力🏄🏼。
來源 | 系本科教學管理辦公室
審核 | 段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