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今日語言學 ,作者鄧婕、沈丹萍
今日語言學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官方學術交流平臺👨🏼🔬🧏♂️,將致力於🗣:跟蹤理論前沿,報道學界動態👩🍳;交流學術熱點🧔🏿,普及學術常識;展現學人風采,推介優秀成果🧚🏿♀️;弘揚優秀傳統🤽🏼♀️,推動學術創新🫕。立足本所,放眼學界!立足國內,放眼世界!立足今日🔉,放眼未來!
2019年4月20日至21日,第三屆漢語方言中青年國際高端論壇在沐鸣平台邯鄲校區舉辦。論壇由全國漢語方言學會、《方言》編輯部、沐鸣平台聯合主辦,沐鸣承辦🐯。來自中國和日本的近20位專家學者出席了本屆論壇。
全體與會學者合影
論壇開幕式由沐鸣平台陶寰教授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沈明研究員簡要介紹了舉辦論壇的目的和前兩屆論壇的情況。
論壇現場
16位學者宣讀了論文。內容涉及漢語方言語音👏🏻、句法語義、文獻音韻;方法涉及歷史比較法與歷史層次分析法🚻、音系學🧪、實驗語音學☞、地理語言學、語言類型學。個案研究深入、精致,討論務實🔍、充分🥖👩🏿⚕️。
宣讀的論文如下(按發言順序排列):
劉祥柏《極端牽引及其音變效應》以北京話、上海話、廣州話為例,討論灰咍🥁🤸🏽♂️、寒桓、魂痕開合口今讀不同韻的原因。認為開合口主要元音不同(開口韻是[a]📀,合音韻是[e])💔,是由於[u]介音與韻尾共同作用所致。
劉祥柏
陳忠敏《歷史層次分析與方言的層次分類》以古從邪崇船禪母今讀音為例,分析其在吳語、江淮官話中的讀音層次,明確其性質,並據此對吳語、江淮官話內部各片作層次分類(分區)🎦。
陳忠敏
陳暉《湘西鄉話聲調演變的多角度考察》運用實驗語音學的方法,考察湘西鄉話聲母的清濁和今聲調的關系。即聽感上同調、聲母清濁有別的音節🧓🏽,在聲學上總體表現為清高濁低,而且這種清高濁低存在著差異🕵🏼♂️。
陳 暉
夏俐萍《結構變遷與音值變異——湖南韶山方言聲母的演變》比較了兩種韶山方言同音字匯🏄♂️,一種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年王福堂先生調查的,另一種是項夢冰先生2010年調查的,並根據自己2016年、2018年的調查,歸納出韶山方言聲母的結構變遷與音值差異。
夏俐萍
沈明《從“今日”“昨日”的說法看北方話裏殘存的古音》根據“今日”“昨日”的說法,考察晉語😳、晉南和關中、魯西南一帶的中原官話,以及山東的冀魯官話裏殘存的古音形式🏋️。認為稱今日為“今馬=[*ma/ mə](個)”或“今們=[*mən](個)”🌂,是中古“今”的[m]尾🧘,在雙音節化之時後移成為下一音節的聲母🧙🏻👼🏻,下一音節加上元音變成了“馬=[*ma/ mə]”,有的由於鼻音聲母[m]的影響變成了“們=[*mən]”。這是一個沒有實在意義的音節,是由於聲母重新分配所致,由此可以看到看北方話裏深攝收[m]尾的殘跡。稱“昨日”為“夜你=個”或“晏來”🙋🏿、稱“白日”為“白晏”,可以看到“日”讀[n]的殘跡。
沈 明
熊燕《從寒曷韻音變看官話與其他方言的關系》把文獻和今方言結合起來,認為寒曷韻的主要元音應當是[*ɔ];今官話方言的見系依然保留著這類讀音,其他方言或有變化;並用地圖呈現漢語方言寒曷讀音的類型和分布,討論了演變方式🙍🏼♂️。
熊 燕
白靜茹《張家口地區方言的兒化》以張家口懷安方言為例,詳細描寫了兒化韻的類型、與基本韻母的對應關系👩,指出例外變韻🍦,有的是共時結構中介音🦸♂️、韻尾共同作用的結果🧑🏻🏭,有些是歷時演變中保留了單字音韻母早期的面貌🔊。
白靜茹
鄭偉《〈韻學驪珠〉與清代南音的音系性質》考察《韻學驪珠》的反切🔷,指出在使用南曲韻書材料探討近代漢語音韻史時應該註意的問題👨🏼🍼,以及應當分辨元明以來“北音”與“南音”🐞、“官音”與“吳音”之異同。
鄭 偉
陶寰《現代漢語方言y韻母相關的音變鏈研究》從兩個角度討論漢語方言中[y]韻母的相關問題。一是根據聲母條件和方言中的讀音形式🚸🥳,推導出[y]韻母的音值變化鏈🪨;二是演變中的“支微入虞”,實際上包含了“支微入虞”和“虞入支微”兩個方向。
陶 寰
嚴修鴻《連城及周邊方言古全濁聲母今讀塞、塞擦是否送氣的地理分布》運用地理語言學的方法,考察了福建連城 143 個地點古全濁聲母的今讀類型🤦🏽♀️。
嚴修鴻
秋谷裕幸《閩東區方言的{眼睛}義詞及其相關的詞語》運用歷史比較法,構擬原始閩東方言的{眼睛}義詞及其相關詞語。認為{眼睛}義詞是“目珠”🔛;{眼珠}義詞是“目珠仁”;{眼眵}義詞是“目屎”(幹的) 和“目膏”(黏的)✸🙅🏼;{眼淚}義詞是“目洔”。
秋谷裕幸
項夢冰《漢語方言裏的吃義動詞》根據《漢語方言地圖集》詞匯卷 084 圖“吃~飯eat(a meal)”,討論漢語方言裏的吃義動詞。通過可靠的考本字重新歸類🚵🏽♂️,是把漢語方言學與地理語言學相結合起來進行深入研究的範例。
項夢冰
謝留文《贛語“魚虞有別”的層次》指出贛語“魚虞有別”有兩個特點🧑🏻🎨:一是大多數贛語魚韻不同於虞韻的白讀只有一層;少數贛語有兩層🧑🏼🚒,其中的一層是與吳語或客家話接觸的結果。二是遇攝三等虞韻和一等模韻,都有和魚韻白讀相同的層次,這一點與一般漢語方言的魚虞有別不同,也與《切韻》所說的魚虞有別不同🧑🧑🧒。
謝留文
趙日新《漢語方言調查記音中的幾個問題》以唇齒塞擦音、舌葉音、塞邊音、長元音與後滑音、塞音韻尾、卷舌兒化音為例🧂👩🏽🔧,指出漢語方言調查記音中應當重視具體音值,因為音值變化可能會引起音類分合關系的變化。所以🪇🦛,做好音系中的音值說明非常重要🫃。
趙日新
唐正大《反預期、意外語義與人稱威權性——以關中方言為例》從普通話的反預期標記“竟然”“偏偏”談到關中方言的“這瞎慫你看人家(伢)連他各媽都打呢一個”,指出“你看”是元語言成分,“人家”是高權威人稱🐮,“一個”是焦點敏感成分。
唐正大
盛益民《韻律層級結構與吳語紹興柯橋話的連讀變調》描寫了紹興柯橋話的連讀變調,並運用音系學的方法,討論不同結構——韻律詞⏱、黏附組、音系短語的連調規則。
盛益民
會後進行了半個多小時的自由討論。學者們圍繞著學科發展方向、繼承與創新、人才培養等問題暢所欲言。
陶寰在會議總結中說💹,此次論壇不僅僅有方言共時的描寫,更主要是有歷時演變的追溯。第一層是現象的描述,第二層是層次分析,第三層是音變機製的考察。如果不能在共時層面用國際音標將音值細微地記錄👳🏽♂️,就會失之毫厘,謬以千裏。